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20-3-7 9:39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諸多行業摁下了暫停鍵,也讓一些行業啟動了加速鍵。短短一個月,酒店、文娛、餐飲、旅游等線下商業紛紛按下暫停鍵。如近些年大火的餐飲品牌西貝,“西貝貸款發工資撐不了3個月”的新聞一度刷屏社交網絡。再如KTV行業第一品牌K歌之王,受疫情影響承受不起巨大的財務壓力而不得不宣布裁員關停。這段特殊時期波及影響的行業不止于此。據統計,受疫情影響,僅僅春節七天餐飲業直接經濟損失5000億元。而旅游行業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5139億元。
疫情下傳統行業發展的破題之變
在眾多傳統行業受疫情影響之時。另一端新興互聯網行業卻在加速崛起著。企業復工第一天,微信數據顯示,數百萬企業使用企業微信,數量是同期的3倍。而釘釘數據顯示,全國上千萬企業、近2億人從2月3日開啟在家辦公模式。就連代表宅經濟的王者榮耀也保持了較高的日活增長。
當然,對于傳統行業來講,當前,在勞動力缺失、防護裝備短缺、人群對于人員密集型生產產生恐慌情緒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它們已經嗅到新興產業的未來優勢,加快行業數字化,提供更好的行業服務也成為一票傳統企業轉型發展的方向。以傳統制造業寶鋼為例,疫情之下結合互聯網依托自身廣泛而深入的數字化轉型基礎,利用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遠程運維技術,寶鋼將寶山基地的冷軋熱鍍鋅智能車間變成了一座24小時運轉卻不需多人值守的“黑燈工廠”。這種“不碰面生產”的方式成為寶鋼打好穩產、高產守衛戰的利器,同時也是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帶來的紅利在這個特殊時期助力寶鋼渡過危局。
劉海是寶鋼的一名質檢員,春節剛過他就已經回到公司上班了。“這次疫情真的讓我們感慨蠻多的。這要放在以前,不知道要停工到什么時候。現在好了,公司一方面可以正常生產,這是穩經濟。另一方面,現在很多基礎設施需要大量鋼材,大量的地方都在擴建自己的醫院,公司系統升級后的疫情之下,我們的生產可以晝夜不停歇,優質的鋼材可以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前線,最大限度保證前方供應。”
我們看到在這個特殊時期,傳統行業正在慢慢被重新定義:設計產品和場景服務,依托數字技術改造實體經濟,借力 BAT巨頭和互聯網賦能。經此一“疫”,產業數字化或會加速,那些充分將實體經濟與數字技術融合、完成數字化改造的傳統企業將脫穎而出。
融合的不僅是發展,更是將產品和用戶融在一起
其實,不只是傳統制造行業,醫療、教育、配送、辦公、媒體等等都在融合發展,可以說,傳統產業在這次疫情之下,積極擁抱數字化。為了不僅僅是行業發展,更是為了更好得與用戶融在一起,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
比如,這次疫情期間,公共職能部門運用互聯網進行遠程辦公,大大提高了政府開展高效的疫情防控和社會治理效率。在醫療產業,眾多線下醫療服務機構與阿里健康等互聯網產業合作,開展遠程醫療線上問診、開藥等服務,即減少醫院的線下接診壓力,也滿足了民眾對日常醫療服務的即時回應需求。
而在媒體領域,一些傳統媒體與互聯網平臺開展合作,進一步擴充傳統傳播渠道,將疫情權威信息以更貼近受眾的形式傳遞到人民那里。最近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傳統媒體與互聯網平臺Soul進行跨界合作,推出抗擊疫情專題,吸引了眾多年輕用戶的積極關注。讓權威疫情信息以更加貼近用戶的形式加速下沉到年輕人群體中,收到了廣大年輕人的點贊。95后Kiki是一個老網民,也是Soul的用戶。她說,疫情發生以來,關于疫情的信息網絡上五花八門的太多了,像媒體的新聞節目我們95后偶爾會關注一下,可能不會經常去看。后來我在社交軟件里看到媒體權威的疫情信息,讓我眼前一亮,我感覺我們年輕人一下子和媒體的距離拉得更近了。
事實上,我們看到在這次疫情里,不僅讓傳統行業在產業上與新興數字行業走的更近了,更看到行業積極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不論是制造業、零售業還是媒體,它們在與互聯網產業合作的時候更加注重如何更好去貼近用戶和受眾,讓他們以更方便和易于接受的形式使用到信息和服務,而這些企業也在發展中更加積極的旅行社會責任,用它們的優勢助力疫情防控。(文/酷評科技)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