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發布時間:2018-2-13 9:32
郵政速遞物流改革在即,將組建寄遞事業部。
2月8日,一位EMS快遞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過完春節,我們就要回歸郵政管理。”據這位快遞員介紹,公司業務在市場化的背景下競爭力不足,所以回歸中國郵政集團(以下簡稱“中國郵政”)統一管理,可以配備更多的人力和財力。
就此消息,記者向一位不愿具名的相關人士求證獲知:“正在推進改革,但具體的改革方案還未完全確定。”EMS廣州片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已經聽說了,但具體什么時候落實還不清楚。”
對于中國郵政內部改革的要求和建議,記者致電致函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其稱:“我這邊沒有信息,你得問集團公司。”
事實上,自2017年12月份就有消息傳出來,部分省市已經在推進郵政速遞物流改革。一位消息人士稱:“山東現在郵路和郵車已經收回,合并勢在必行!”
組建寄遞事業部
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速遞物流”)是中國郵政直屬全資公司,主營國內、國際特快專遞及合同物流,擁有享譽全球的“EMS”特快專遞品牌和國內知名的“CNPL”物流品牌。
記者關注到,在百度貼吧“郵政吧”,有消息人士稱:“郵政速遞物流合并后,EMS特快和郵政標快由EMS派送,EMS快遞包裹和郵政快遞包裹由郵政派送。”
事實上,速遞物流主營業務EMS與郵政業務在通達范圍、時效性、計費方式等方面有較大的區別。
在通達范圍上,EMS是全球性的,只要與寄達關聯國簽訂了相關協議,就可以提供這種服務;而郵政快遞業務范圍只限于國內。從時限上,EMS是限時服務,對所寄郵件有時限承諾(比如次晨達、次日達、隔日達、三日達等),超出這一時限會承擔賠償責任;而郵政快遞沒有時限承諾。從資費上,EMS分地區和種類(如文件型、物品型),以物品重量分別計費;而郵政快遞則按寄達距離和郵件重量計費,沒有更多分類。
盡管對于EMS與郵政業務合并方面,中國郵政還沒有明確表態,但中國郵政總經理、黨組書記李國華在2018年全國郵政工作會議上的報告提及:“公司將系統推進寄遞翼改革。要充分整合寄遞資源,組建寄遞事業部,對寄遞業務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一網絡、統一核算、統一考核。”
記者關注到,網上流傳出一份關于“寄遞翼改革”方案。方案中提到,在客戶資源方面,將采用網格化管理,前端全產品營銷,后端分層分網運作。網點資源方面,原則上一定距離內的網點要合并;財務核算方面,國際、標快劃歸速遞物流公司,快包劃入郵政公司,兩者相加形成事業部財務報表,由中國郵政負責整體會計核算。但就業務改革的具體方案,上述相關人士“以還未完全確定”為由拒絕告知。
物流行業觀察人士楊浩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流傳出來的改革方案來看,整體改革思路正是整合內部資源,發揮整體優勢。通過事業部加強集團對各省、市、縣的資源管控和加強遞送業務在集團的重要作用;基于自身要素稟賦來完成市場化改革,有助于提升大郵政在快遞行業的競爭力。
激發經營活力,改革勢在必行?
在楊浩峰看來,順豐、三通一達、百世等快遞公司先后上市進入資本市場,外部競爭環境倒逼中國郵政要改革、盡快改革、基于自身優勢完成市場化。“過去EMS和郵政普通包裹兩套班子,存在資源未有效融合、重合浪費的情況,將EMS和普通包裹的業務、機構、資源進行有效融合,發揮合力,有助于提升大郵政在快遞行業的地位。”
“改革有利于激發經營活力,實現寄遞業務做大做強做優目標。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寄遞翼國際化進程。”李國華表示。
具體的改革方案雖還未出來,但李國華在2018年6項重點工作中提及:“加快寄遞網能力建設步伐。要全面整合郵速資源,打破行政區劃,增加省際中心數量,加快推進網絡組織扁平化。對標先進,全力打造一批行業領先的省內網,加大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重點區域網絡能力投入,以直達為主、集散為輔,全面提高重點區域市場競爭能力等。”
據了解,2018年,中國郵政將積極推進數字郵政建設,按計劃完成新一代寄遞平臺、CRM系統、在線業務平臺建設任務,推進各板塊資源共享的新一代呼叫中心、數據中心建設。
記者關注到,在百度貼吧“郵政吧”中有員工反映工資低、工作累等情況。上述EMS廣州片區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好幾年沒有發年終獎了。”
中國郵政方面表示,將持續推進薪酬分配機制改革。突出市場化導向,完善控股子公司負責人薪酬決定機制。強化薪酬分配激勵約束作用,對各級經營管理者加大績效考核結果應用力度,進一步拉開分配差距,對一線操作崗位大力推行計件工資分配模式,鼓勵多勞多得、獎優罰劣。完善基本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繼續堅持向一線傾斜,提高員工基本工資標準。